《雍正王朝》中, 雍正登基后, 三皇子胤祉为什么要自称臣弟

三阿哥胤祉向雍正称『臣弟』,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中国古代的称谓,非常严谨。清朝嘉庆时期的江苏巡抚梁章钜,他在辞官回乡后就曾经写过一本《称谓录》,书中把自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的所有不同身份辈分关系的称谓讲的很清楚。

根据《称谓录》的记载,清朝道光之前,并不存在『臣兄』、『臣弟』的正式称谓。因为清朝皇族成员的称呼是有规制的,比如皇子称呼皇帝的官话是皇父,也可以自称奴才、臣、子臣等。其余的自称都是错的,不合规制。

同时,兄弟对皇帝的自称也很严格。绝对不可能有『臣弟』或者『臣兄』的说法。因为臣就是臣!臣在君的面前一视同仁的,没有长幼概念,否则就乱了章法。除非皇帝特别恩准,比如隆科多,可以用特别的称呼,否则就是犯忌讳。

那么,三阿哥胤祉和雍正的关系如何呢?根据胤祉写给雍正的密折来看,他们俩人的关系只能说一般般。

允祉密折如下:(太长了,略有删减)

臣允祉谨奏。臣未奏明实情,未尽竭诚之心,至使主子怀疑,乃是背离主子,忤逆上苍之人。昨日臣等应召入内,得蒙降旨,思之愈加悚惧。允禩犯有诸多应杀之罪,主子屡次降旨,伊不理睬,前日进宫,突然改变常态,举止乖张。是以主子怀疑允祉,甚合情理。允祉我若确有暗中教唆、差人通风报信等事,即供认不讳,然并无此情是实。……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

胤祉写给雍正的这份密折,真可谓是清朝君臣之间的称谓大集合了。他在密折中用了四种自称,分别是:“臣”、“兄”、“我”、“奴才”。称呼雍正帝为“主子”。

由此可见『臣弟』一说并不存在于历史,至少胤祉是不敢跟雍正自称『臣弟』的。不仅是胤祉如此,其它皇子阿哥也一样。以下分别是十三阿哥胤祥、八阿哥胤禩、十七阿哥胤礼的奏折抬头。

从三位亲王的奏折中可以看出,甭管是雍正的心腹,还是他的眼中钉。在正式场合,一律要自称为『臣』,否则就是乱了规矩。(也可以称奴才)

之所以会有这种严格的称谓要求,是因为雍正继位后,明发上谕:凡奏章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槩书写臣字。

雍正下这道上谕的目的,是想让某些人摆正自己的位置。毕竟雍正是清朝皇帝中,兄弟最多的一位。称臣可以提醒这些人,要注重君臣之间的三重关系:

第一重、君臣关系。也就是皇帝制度下,君主专制政体的君臣关系。

第二重,主奴关系。也就是八旗制度下,满洲旧体的主奴关系。

第三重,弟兄关系。也就是与生俱来、象征血缘远近的关系。

这三重关系,基础是君臣关系。由君臣关系而决定的主奴关系,而弟兄关系则依附于主奴关系、君臣关系之下。

简单点说,就是君臣关系最大!主奴关系排其次。因为满洲八旗旗主也是有奴才的,这些奴才是奴下奴。雍正之所以要排清楚君臣和主奴的次序,是想表明奴下奴要先忠于自己,再忠于旗主老爷。顺序不能乱!至于皇兄弟,甭管是不是皇族,也要先理清这道关系。就拿胤祉来说,他首先是臣,其次是奴才,最后才是皇帝的兄弟。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比如隆科多,他就是个例外。因为他可以在正式场合称“舅舅”,奏折中也不例外,这是雍正特许的。

下面分别是汉八旗田文镜、满八旗鄂尔泰以及隆科多的奏折抬头:

隆科多是雍正时期,唯一一个在奏折中,在臣字的前面允许加上“舅舅”二字的人。

把隆科多的奏折放大了,再看。可以清楚的看到“舅舅”二字。而其它的官员,比如左边的内阁大学士、户部的两位侍郎,就没有这个特殊恩赐了。不过后来隆科多被圈禁,也跟他过于嚣张有关。皇帝可以跟臣子客气,但是当臣子的不能把皇帝的假客气当真了。否则就如隆科多一样,幽死于圈禁地。

所以,胤祉对雍正的的『臣弟』一说,肯定是没有的事。这明显就是民间或者戏曲文化中的称谓,没有那么讲究。

首先,《雍正王朝》的原剧本中没有胤祉出来表忠心的这段情节,胤祉出来表忠心,是导演后加的。原著小说中倒是有这一段情节,但是表忠心的人是五阿哥胤祺,不是三阿哥胤祉。

其次,雍正时期的君臣称呼很明确。臣子一律自称臣或者奴才,亲王阿哥也不例外。皇帝可以假客气,称呼自己兄弟的爵位,比如称呼三阿哥胤祉为『兄诚亲王』。

也可以直接称呼为『阿哥』,但是绝对不可能有『臣弟』或者『三哥』这种说法。

最后附加一段雍正对胤祉密折的朱批,看看雍正是怎么称呼皇兄弟的。

雍正的朱批如下,略有删减。

朕含泪阅之,大为赞赏。阿哥诚能如此,朕有负尔矣!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阿哥惟须持大体,恪守为臣之道,朕或有措置。欣喜阅之,畅快之至,感激不尽!

雍正的朱批,就是用『阿哥』称呼胤祉。阿哥是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可以用于很多场景。也可用于同辈的彼此间的互称。

不过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雍正在朱批中对胤祉的评价,他说胤祉『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这个太有意思了,说明胤祉这个人擅长侃大山和吹牛皮,连雍正都不信他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