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消费为什么火?看清背后的“两高两低”

当下,玄学消费已成为一股潮流,它呈现出特别鲜明的“两高两低”特征,这背后也藏着不少当下消费心理的密码。

“两低”:消费门槛低、人群低龄化

消费门槛低,是玄学消费得以普及的关键。如今的玄学产品触手可及,可以说“万物皆可玄学”。从免费的玄学手机壁纸,到水晶手链、祈福文具、转运小挂件等商品,价格亲民,几十元至百元不等,大大降低了体验的门槛。

人群低龄化。比如:我娃去年进入初中,深刻感受到升学压力如同“六年的苦海悬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玄学消费成了学生们一种特别的心理寄托和减压方式。校园里流行着一种有趣的“拜神”文化——数学考试前“拜”祖冲之,物理考试“拜”爱因斯坦,历史考试“拜”司马迁……这些学科偶像成了学生们考前寻求心理安慰的“守护者”。

数据也印证了这股风潮。淘宝数据显示,每逢中考、高考等大考季,玄学商品的日均交易额轻松突破千万元。

“两高”:颜值高、人群高学历化颜值高,是玄学产品俘获人心的另一张王牌。玄学消费并非脱离审美的存在,它承载的文化符号必须契合当下的审美潮流。例如,我们在古建筑中欣赏精美的蝙蝠纹样雕刻,不仅因其工艺,更因理解其象征“福气”的文化寓意,审美与文化在此交融。

现代玄学产品的设计更体现了这种与时俱进的审美洞察。对比过去印满铜钱、追求“越大越有才(财)”的繁复花盆,如今流行的“禁止焦虑”类绿植盆栽,走的是极简主义路线。这种转变,正是对当代人审美偏好的精准把握。

人群高学历化的趋势同样引人注目。男性和高学历群体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复旦大学2023年一项针对985高校研究生的调研揭示:62% 的受访者坦言参与过星盘分析、考研占卜等玄学活动。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参与者中,理工科学生的比例高达55%!

社交媒体上同样热度不减。抖音平台上,“程序员拜关公”和“投行男星盘分析”两大话题的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亿次。这两大群体——程序员与金融从业者——恰恰是中国中产消费力量的代表。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群高学历中产人群的玄学消费方式往往理性而务实。比如:拿着多个优质公司Offer的人,希望从星盘角度获得职业选择的参考建议。玄学在他们手中,更像是一种独特的“决策咨询服务”。

玄学消费的流行更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精神慰藉的渴求,以及审美趣味迭代、社交方式多元化的复杂图景。这一趋势,贯穿男女老少广大人群,值得持续关注与思考。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